新京报讯(记者张羽)“自从除夕送出去5吨蔬菜,之后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往外出过菜了”,田营村支部书记王国辉告诉记者。今年除夕,王国辉曾自己开车将村子捐赠的蔬医院工地。但到今天(20日),5吨蔬菜竟成了村里最后一批大规模“出货”。据他介绍,由于疫情期间,批发市场并未营业,前来采购的蔬菜批发商少了很多,村里原本畅销的速生蔬菜不断积压,目前滞销总量达到40吨。同时,这些蔬菜还在以10天长出4亩的速度增加着。视频中,王国辉的身后满是尚未卖出的蔬菜。视频截图王国辉所在的田营村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白集镇。辖区内共计4个自然村,总人口不到人。据王国辉介绍,蔬菜种植一直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,过去村民的蔬菜种植量相对较小,并未形成规模化生产。年,蔬菜园区的建立,田营村兴建设施农业,园区总种植面积达到了亩。“以速生蔬菜为主,蔬菜的平均生长周期不超过30天,当时建立园区的想法就是希望达到天不间断供应蔬菜。”但让王国辉没想到的是,天不间断的蔬菜供应成了现在最让他头疼的一个问题。王国辉告诉记者,在亩种植地上,园区采取的是分批、分茬种植。根据种植区域,一茬蔬菜成熟后,另一片区域的蔬菜正值生长期,很快就能成熟并供应到消费市场。用王国辉的话说,这个供应速度几乎可以算是10天就有一茬新菜。王国辉此前曾开车将5吨蔬菜送至武汉。受访者供图王国辉告诉记者,目前园区滞销的蔬菜总量有近40吨,种类以上海青为主。这些蔬菜也并非是同一批次。据他介绍,这些蔬菜最早一批于春节前就已经成熟,后续一茬一茬成熟的蔬菜不断累积,到现在已经有5茬。“现在蔬菜有这么多的量,等10天后再看,又有新一茬蔬菜能出来,滞留的量又有增加,每茬大概能有4到5亩的规模”。和众多农产品滞销的原因相似,田营村的速生蔬菜原本是周围工厂、学校等消费群体的主要供应来源。由于供应量充足、品质好,许多蔬菜批发商都会定期到园区采购,再经自己的销售途径销往周边。但今年春节,这条销售路径变得不太通畅。园区里刚刚摘下的上海青。受访者供图“目前通过相关部门的协调,园区里的蔬菜是为周边社区进行上门供应,每包菜10斤,我们负责配送,现在每天差不多能卖出斤左右,但相比起滞销的量以及正要新长出的蔬菜,这个量还是不足”。蔬菜卖不出,原本在园区内打工的村民也不能开工。据王国辉介绍,过去每到采购商前来采购时,村民都会进行割菜工作,按照采收的工作量计工资。而现在,采购量大幅减少,成熟的蔬菜为了防止坏掉也不能割下,“园区算是进入半停工状态”。新京报记者张羽编辑张树婧校对李世辉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achildren.com/jbzs/6629.html